欢迎光临,现在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弘惠建设
© 2010-2020, 弘惠建设 Inc'); return(false);">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体育街269号2号楼A座5楼
邮编:362000
电话/传真:0595-22512788
手机:13808527615
E-mail:1031288802@qq.com
网址:www.hhjsgs.com
福建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简介
来源:福建文物网 | 发布时间:2014/1/7 | 浏览次数:   

福建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简介
 
时间:2012-6-18
文章来源:福建文物网
作者:
共阅:[3367]

 
一、历史文化名镇(8个)
1、闽侯县南屿镇
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开疆拓土,现存寻山、澳岐等多处商周遗址,有林春泽故居、焦府行宫、福垆寺、石松寺、栖云桥、碗窑山窑址、合浦桥、林春泽墓等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屿文化发达,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称,有宋代六君子之一的杨宏中、抗金志士林之奇、“海滨四先生”之一的周希孟、七省经略林士衡,明户部尚书黄镐、太守林春泽,清武状元宋鸿图、武术家周子和,现代父子双院士唐仲璋、唐崇惕等。
2、闽侯县青口镇
青口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名镇,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异彩纷呈,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碑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莲峰石塔、宏屿桥、龟山阁、九条金带墓、升平人瑞坊等16处。流传有十番音乐、舞狮、划龙舟等民间民俗活动。
3、闽侯县白沙镇
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聚居于此,从事渔猎和原始农耕。唐宋以迄明清,白沙作为福州西部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其境内文物古迹数量繁多,蕴涵的文化多元,并具有一定的建筑规模和代表性,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奋永襄厝、远济桥、汤院温泉遗址等。
4、惠安县崇武镇
崇武古城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周长2567米,四方设门,各城门均建有门楼。城内莲花石上设有中军台,城外建有四座烟墩,并建望楼,城东门外设有演武场,古代完整的沿海军事战略防御体系在崇武古城得以体现。另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庵、武功大夫第、城南门关帝庙、天后宫、灵安王宫、何琼玖故居、东岳庙、戴卓峰思德祠等。
5、南安市石井镇
隋唐时代就有人在此渔耕生息。盛唐时辟海上“丝绸之路”;宋设巡检司;明建靖海寨;清初是郑成功屯师练兵的基地之一。石井住居基本以闽南古代建筑风格的砖石木结构和汉式的古大厝为主。至今石井镇大都沿袭三月初三扫墓踏青的传统民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杨子山杨林书院讲学,故有“理学渊源开石井”之赞誉,盛行高甲戏、南音等传统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延平郡王祠、中宪第等。
6、南靖县梅林镇
历史可追溯到元至正年间。建筑类型丰富,有土楼、民居、庙宇、商业店铺、书院等,保存最古老的民居为清代建筑,也有一部分为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和贵楼、怀远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简式大宗祠、梅林天后宫等。有“妈祖过海”庙会、舞龙戏狮等传统文化习俗。
7、古田县杉洋镇
古名“三阳”、“蓝田”、“杉关”,明弘治十年筑城,咸丰重修,现保持280多处明清、民国和解放初的传统风格建筑。因朱熹曾到此地蓝田书院讲学,有“先贤过化之乡”美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余褐墓、文昌阁、禅林祠、林朝聘墓、凤林祠等。保持有手工作坊群、近代西洋教会等建筑,流传麦芽糖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技艺。
8、周宁县咸村镇
历史悠久,有青铜时代聚落遗址群、隋唐宋元古建筑、古墓葬等,明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多为闽东传统民居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洋中文昌阁、闽东独立师旧址等。保留有舞龙、铁技、高跷、肩上戏、线木偶戏等传统文化艺术。
二、历史文化名村(13个):
1、龙海市东园镇埭尾村
始建于明景泰年间,至今有560多年的历史,现留有百幢规模宏大、排列整齐、呈巷笔直,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它们旁水而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轴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屋顶全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红瓦屋顶,石砌墙体,装饰工艺精湛,堪称闽南地方传统民居的典范。
2、诏安县西潭乡山河村
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全村人聚居于震山土楼(寨),多时可达上千人,土楼(寨)坐北朝南,有民房120多间,墙壁以三合土夯成,为统一规格的二层楼房,是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古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震山祖祠,文物点有大夫祠、省山祖祠、怡和公厅、沈氏家庙、文山祖祠、孝友堂等。
3、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
海拔1030米,是漳州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乡村风貌保持完整,乡土建筑保存较好,文物点有安仁堂、崇源堂、和山桥、珍山堂、萃庆楼、福山堂等,元末至明清时代的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有28处,是华安县境内祖厝、宗祠、庙宇及土楼最集中、数量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行政村,也是闽台邹氏后裔的重要祖籍地。
4、仙游县盖尾镇前连村
南宋已有前连地名,村落形成。现存二十多万平方米古民居群,保持清代风貌,古街保持晚晴风貌。文物点有春候学堂、阿头祖厝、阿头大厝、旧厝、田厝、田厝头、尾厝、旧厝头、中厝、旗杆厝、仙公厝、下张厝、阿六亭厝、阿五亭厝、下过溪厝等。有诸多仙游县民俗风情,保存有“十音”、“八乐”和“木偶戏”班等,有耕读、商儒文化现象。
5、大田县济阳乡济阳村
自宋代治平年间肇基至今,已历900多年,除古街、桥梁、庙堂、宫观、宗祠、骑楼式街等常见古建筑外,还有土堡及相关的防御性乡土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分布于广阔的田中小丘、山边坡地、街道两旁,历史面貌清晰可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凤阳堡、紫云桥、大儒桥、昭灵宫等。
6、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
有10多处三千年前青铜时代遗址,现有村落格局始于元末明初,各类历史古迹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历史建筑连片分布,客家风俗民情浓郁。同时,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是闽西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伊秉绶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曹坊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家庙、宁化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滑石风雨桥等。
7、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
北宋年间开基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由庙、祠、宅、仓、桥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良地古建筑群,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多依山而建,石砌巷弄上下穿连而通道参差,民居鳞次栉比,墙脚高筑,展示出山地古村落的独有原生态景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武庙、梁氏宗祠、绪綎厝、月山公屋、冠群谷仓、水尾木廊桥等。
8、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
村落形成于南宋理宗年间,百多处明清古建筑沿山地成片分布,历史风貌完整,涵括廊桥、民居、祠堂、宫庙、寺院、作坊、水井、炮楼、窑址等类型,是闽东北传统山村聚落的典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千乘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地、西洋建筑群等。
9、福鼎市溪镇仙蒲村
历史悠久,古民居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大部分保存完好,现有保存完好清代以来的古民居、官道、路亭、石板桥、井、庙宗祠等,传统建筑基本依山、沿街、沿溪分布,错落有致,左右相连,山地型民居多为清水木构两层建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东地下党和游击队活动区域之一。保留有正月请地主公到宗祠看戏、中元节宗祠聚宴等民俗活动。
10、福鼎市店下镇巽城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村域北部的马栏山遗址是福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石器加工场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设有巽城堡、巽城渡,为海防重地,清初迁界时受毁。康熙复界后,逐渐成为福鼎五大茶叶集散地之一,形成繁华的巽城街,成为远近闻名的海口商镇,至今仍保存古道、古桥、古渡以及为数众多的民居大厝、沿街商铺、祠堂庙宇等传统建筑。
11、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
是“福安三贤”之一谢翱的祖籍地,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现有76座古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太后宫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福星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广惠观、奈何桥、锁泉寺等。
12、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据考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具有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东大门,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观寿公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超坊围龙屋、南街72号、显宗公祠、南街61号、背田12号、接龙桥等。保留有三太祖师庙会、挑一担、扛公太、花灯戏等习俗。
13、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
自南宋开基立业迄今800余年历史,古建筑保留众多,风貌较为完整,建筑多采取外砖内木、下砖上土的构筑方式,气势恢宏,结构复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昌阁、天后宫、永隆桥,主要文物点有永兴庙、吴氏宗祠、侍卫府、本宗家庙、公珍公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拳、闽西汉剧、十番音乐等非常盛行。

TAG:

 上一篇:对降低建筑施工资源消耗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浅谈大型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相关内容

国内建筑钢价节后继续大幅拉高 现象罕见
2012中国摩天城市潜力榜出炉 10年后...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全国30个地区开展绿色建筑评价
美国7月份建筑开支环比下降0.9%
第十一届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10月26日上...
建筑智能升降平台让施工更安全
浅论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建设科技—推广应用技术
全国将建100个绿色建筑新区
“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
泉州塔将成为福建省地标建筑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 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 福建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 |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 福建招标与采购网 | 泉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信息网 | 泉州晚报 | 泉州市政府采购网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福建省弘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体育街269号2号楼A座5楼 欧洲杯网站上买球入口-线上买球平台



Powered by 弘惠建设
© 2010-2020, 弘惠建设 Inc 闽ICP备12021415号